close
連續過了2天5,6點早起趕車的日子,今天總算可以鬆一口氣睡晚一點.不過我們也沒賴床,不到9點就已經梳洗完吃完早餐,寄放好行李到巷口等公車,今天是賞楓的重頭戲-韓國最有名的賞楓景點-內藏山.
內藏山國立公園是全羅道的名山,更是韓國第一的楓葉山,1971年11月17號與白羊寺地區一起被指定為國立公園,內藏山的名字取自於此山藏於山內之意.每逢秋天,內藏山風景極美,因此也被稱為"湖南的金剛山".
等沒多久,公車就來了,開始往郊外駛去,一路上感覺都很偏僻,卻還是有學生下車,約30分鐘後,車子進入內藏山,沿路的楓葉多了起來,而且是整片整片紅色,讓人忍不住想拿起相機拍下來,但是距離太近了,樹葉都緊緊貼著車窗,很難入鏡,我的心情也跟著興奮起來,這一趟賞楓真的不虛此行,心裡還想著,回程時要努力挑個好位子,把沿路的楓葉拍下來.

不久後車子在終點站停了下來,連我跟旅伴2個,下車的人不超過5個,一下車就看到一整條的餐廳跟住宿,感覺很像廬山溫泉區.網友有介紹這裡的住宿給我,只是後來我們貪圖方便,直接住在井邑市區.不過這裡的住宿費楓葉季跟非楓葉季竟然差了將近4倍,真的是一年就靠這一個月來過活啊!!



雖然沒甚麼明確指標,但我想應該就是沿著商店街往前走,不一會走到了information center,進去拿了份地圖,順便請服務小姐推薦如何參觀,他問我們有多少時間,我們想一想回答3個小時,她便在地圖上找了一條需要3小時到內藏寺的徒步路線推薦給我們,出來後我跟旅伴說,絕對不要相信韓國人講的時間,以我們的短腿走,可能要加上個1.5倍,於是我們自己決定選擇另一條1小時20分鐘的路線.買完票進入內藏山園區,旁邊有接駁車,可是我們想還是自己慢慢走好了.
走進來其實有點失望,因為在樹上的楓葉已經不太多了,畢竟真的是賞楓的尾端了.


沿著路邊應該都是楓葉,只是都掉光了.



更讓我生氣的是走在我們前面的2個韓國人,一男一女,竟然看到樹上有楓葉時還努力搖樹讓葉子掉下來,真是太沒公德心了,不過這好像在韓國很容易看到,以前在汝矣島賞櫻時,也常常有人去搖樹或是直接摘花下來,心想如果走在他們後面,我一定看不到楓葉存活在樹上,於是跟旅伴開始快步超越他們.


沿路還是有些楓葉在樹上

不過真的地上的落葉比樹上的多

但還是會有一些些例外,也稍微撫平我受傷的心靈





這一整排原本應該是滿滿的楓葉

這棵樹跟樹下的椅子總讓我覺得是某個韓劇的場景



這裡都有作人車分道,所以在這裡散步很安全





想像楓葉全盛期,這裡應該是美的驚人



雖然已經是賞楓的尾端了,但是來這裡的旅客還是很多





這條是內藏泉,可惜也沒很多水

繼續玩丟落葉的遊戲





雖然同樣是在地上的落葉,但還是有不同的顏色





這顆柿子樹結實累累

這一面地我很喜歡,陽光灑下來光影襯著紅葉很漂亮,在這裡我不小心當了2個韓國人的模特兒

要照這2片楓葉可是困難重重,因為風太大了,葉子都不肯乖乖待在石頭上



照自己的影子也很好玩

這就是我剛剛拿在手上的楓葉



一路邊走邊玩邊拍照,也不知花了多久的時間,我們來到了這個池塘,池子裡是羽化亭,曾經流傳亭子長出翅膀升天的傳說,所以名為羽化亭,可是我覺得它好現代,加上旁邊沒甚麼楓葉,一點都不覺得它有甚麼特別.



水面上也是很多落葉

繼續自拍中,這一片地上的落葉也很驚人

走著走著來到了纜車站,本來旅伴想說楓葉已經沒多少,有點不想搭纜車,不過後來想想我們難得來,還是登上高峰看看風景吧.

一開始只有我們2個人,所以可以很輕鬆的拍照,後來人越來越多,多到我們都在緊張這到底有沒有搭乘人數的限制啊,一整個纜車箱裡擠滿了人,還好我們有搶到窗邊的位子,一整個車廂我跟旅伴可能是最年輕的.

纜車車影

遠處山上有些許的紅葉

山頂上的雲我覺得很像布袋戲中所說的瑞氣千條

遠眺內藏山

這一排樹很驚人

這是燕子峰展望台,後來下纜車後,我們才發現有路可以走到這裡來看風景

跟纜車合影

爬山纜車站的2樓,可以清楚看到我們來時走的路跟羽化亭,想像一下沿路都是楓紅

這張看得更清楚

一出纜車站有明顯的路標,一邊是走去展望台,另一邊往下我猜是可以走下山的地方,不過之前曾經看過網友說往下的路不是很好走,所以纜車票我們是買來回的.


走去展望台時有岔路會來到文筆臺,看英文講說牌這裡曾是佛祖祈福的地方




走去展望台的路不是很好走,這張是回程時拍的,看到這個階梯,我腿都快軟了,真的很佩服韓國這些老人家



這是從展望台上看到的風景,比在纜車站2樓看到的還要清楚,也可以看出來我們來時走了多少路,我想楓葉全盛期,真的可以看到一整條很明顯的楓紅隧道




這是等會我們要走的1小時20分鐘路線中會經過的碧蓮寺


還好我們有搭纜車上來,雖然楓葉已經不多,但登高遠眺風景還是很漂亮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